
2010年免息股票配资,汽车行业上演了一次“蛇吞象”,浙江台州一家濒临破产的民营车企,突然宣布要收购瑞典百年豪华品牌沃尔沃。

消息一出,全球哗然。一家年利润不到2亿人民币的“土作坊”,竟敢举债18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20亿)吞下国际巨头,连外媒都嘲讽这是“乞丐迎娶公主”。

李书福的办公室堆满拆解的汽车零件。这位吉利创始人白天在流水线上拧螺丝,晚上对着发动机图纸研究到凌晨。他坚信中国车企必须掌握核心技术,但吉利当时连生产资质都拿不到。

直到2001年,他当着视察领导的面撂下狠话:“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!”这才换来造车许可证。靠着“冰箱价卖汽车”的野路子,吉利硬是把轿车价格从10万打到3万,年销量冲到20万辆。

国际市场上却是另一番光景。沃尔沃因金融危机被福特挂牌甩卖,李书福连夜飞往底特律谈判。福特高管轻蔑地问:“你知道沃尔沃值多少钱吗?”李书福掏出计算器按出18亿美元,对方当场笑出声——这个价格不到福特当年收购价的1/3。更疯狂的是,吉利账上只有6亿现金,缺口高达12亿。

杭州萧山机场贵宾室里烟雾缭绕。李书福把房产证、股票、工厂设备全部抵押,连老家宅基地都没放过。地方政府送来5亿救命钱,高盛掏出3.3亿买下15%股权,最后连福特都借给他2亿“彩礼”。

2010年8月2日,伦敦签约现场堆着半米高的文件,李书福每签完一摞就问:“下一份在哪?”
真正的考验在收购后。沃尔沃工程师拒绝交出数据库,李书福大手一挥:“你们管研发,我管打钱!”他每年往哥德堡砸70亿研发费,却严令禁止吉利员工插手沃尔沃设计。

直到2013年,双方才在瑞典成立CEVT研究院,3800名工程师憋出个大招——CMA架构。这套模块化平台让领克01比同级车轻50公斤,油耗直降20%,上市8个月狂卖12万辆。

数字不会说谎。沃尔沃全球销量从2010年的30万辆飙到2021年的70万辆,中国市场贡献了1/3份额。
最让欧洲人咋舌的是,大庆工厂生产的S90轿车返销欧美,每辆利润比瑞典原产车高出15%。2021年沃尔沃斯德哥尔摩上市,市值冲到180亿美元,吉利当年18亿变出9倍回报。

硬币总有另一面。吉利资产负债表上趴着710亿债务,73.4%的负债率比行业均值高出20个百分点。沃尔沃为冲销量疯狂打折,单车净利润从7万腰斩到3.5万。更棘手的是,CMA架构虽好,但高端纯电车型仍要仰仗沃尔沃的SPA2平台,吉利自家新能源车还在靠“油改电”硬撑。

哥德堡设计中心陈列着最新款EX90电动车,车尾“中国大庆制造”的钢印格外醒目。李书福最近在内部会上说:“当年我们买的是梯子,现在该自己盖楼了。”

从抄作业到出考题免息股票配资,这场持续14年的豪赌远未到终局。但至少证明了一件事:敢想敢干就一定会成功。